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622-0002
玉米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在收获时籽粒的高含水量一直制约着机械化收割的推广。最近,华中农业大学的科学团队经过11年的研究,成功找到了一个能够明显降低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关键基因,为玉米的机械化更快脱水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预计将对中国玉米培养种植业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统计,中国目前玉米种植培养面积超过6亿亩,虽然机械化收获逐渐普及,但因玉米籽粒在收获时水分含量普遍偏高,大多数商业化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量在30%至40%之间,导致仅能采用整穗收获的方式,这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还延长了收获周期。
华中农业大学的严建兵教授表示,该团队通过多年的努力,确认了一个关键基因的作用,此基因在玉米授粉后约30天开始起效,使得玉米籽粒在收获时的含水量平均降低了7个百分点,最高可达18%,因此为提高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水平提供了新的希望。
这一研究突破的重点是对基因的深入研究与应用。严教授介绍,基因的功能特性可以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品种中发挥作用,这显示出该基因的广泛适应性和应用前景。通过有效地利用这一基因培育出来的新玉米品种,不仅仅可以实现收获期的快速脱水,还不影响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
目前,已经有有关技术在多个地区来测试,团队已经申请了多项专利,并与生物科学技术公司开展深入合作,推动这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进而在黄淮海区域和东北地区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
前期测试数据表明,这项技术的推广使用可以为农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每亩地的成本可节省100至150元。这为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进一步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中国农民在面对日益增大的农作物生产需求时,将有更多的优化手段和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新的品种和技术结合,将为未来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整体来看,玉米快速脱水技术的推广必将加速机械化收割的普及,并为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奠定基础。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的持续进步,也为全球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推动农作物生产朝着更智能化、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龙净环保在流动比率方面,龙净环保从2020年到2023年,分别为1.25%、1.28%、1.28
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各类生产活动产生的烟尘问题日渐凸显,对空气质量、生态环境乃至人类健康
在当今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行业进步和公司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在制
为进一步提高出产作业现场环境质量,第三港埠公司立异思路、自动求变,与除尘设备厂家携手研制出新式除